臺灣100專案介紹
新北市板橋國民小學

閱讀視界,行動無界


閱讀推動,是擁有 124 年歷史的板橋國小的校定課程。每學年的開始,學校都會發布今年六年級同學的學生策展主題,例如「寂寞」。對國小孩子來說,「寂寞」二字看得懂,但無法理解。例如「女力」,對孩子來說,依舊是看得懂,但到底是什麼意思?連續三年的閱讀推動與策展計畫,讓全校師生充滿探索的新奇感。

初期在閱讀推動的過程中,校方發現學生的閱讀與生活脫節,缺乏對生活的有感與行動力,比較不關心生活的世界與周遭環境;因此在積極思考轉化閱讀課程的同時,也重新定位圖書館的角色,讓圖書館成為資源中心與展場。透過不斷的調整,校方重新規劃出整體性的閱讀計畫,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深化課程。

加上數年前,參與廣達基金會的設計思考計畫,開啟了師生的另類學習,於是在推動校本閱讀中,校方在六年級加上「策展行動」,完整了全學年的閱讀計畫。透過閱讀策展,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讓學習有互動且充滿挑戰性。過程中,學生發揮創意,擴展閱讀的可能性,凸顯了閱讀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閱讀的議題,活化閱讀思維,透過互動和合作,師生共同創造新的學習體驗,從而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塑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



專案具體內容:

板橋國小以「閱讀有枋書香橋.載閱古今向前行」為閱讀推動之理念。學校首先與導師、科任老師協同,幫助學生熟悉圖書館的資源,提升他們尋找資料和利用資訊的能力,並透過圖書館舉辦各項主題活動,結合百年校史和地方文史建築等,讓學生透過閱讀重新認識社區。從低年級開始逐步累積閱讀能力,透過各項主題閱讀建立堅實的閱讀基礎,接著引導六年級孩子策劃「學生特展」,圖書館提供展演舞台,加上板小讀寫電子刊,讓學生在跨域學習中展現閱讀能力,培養表達和創意能力。

【籌備特展之前,教師先進行跨領域共備】

新學年開啟前的暑假,不同領域的老師組成了社群,將自己歸零,重新檢視學生學習的歷程,用 SDGs 議題覺察現象,並藉由 DFC 學習法之四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讓學生對生活有感;一學期的課程,結合了綜合課、社會課與美勞課,各科老師在理解策展準備與概念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將這樣的課程設計融入校內現有課程,以減輕學生的壓力,使學習更有連貫性和意義。

教師暑期共備時,教師們也在增能成長,議題從關懷校園、社區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期待結合生命教育和公益行動,透過議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學習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詮釋,學生化身為設計師、策劃師、演講者等,更經由班級間的策展觀摩,學生間成為彼此的老師,激發更進一步想追求卓越的表現精神。

【課程歷程分為四階段:醞釀、開啟、開展、延續下一個展覽】

依循感受、想像、實踐、分享的步驟,我們讓學生先從自身做起,透過時間深化對生活周遭的觀察、感受,找出想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先從小處練習行動,課程分成四個層次:醞釀、開啟、開展、延續:

一、醞釀──自主專題實踐。透過專題作業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和嘗試問題解決,從自身出發,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寂寞」之題,學生會在課堂上討論什麼是寂寞,去圖書館找書、詢問家人長輩、或是前往社區尋找跟寂寞有關的人事物。

二、開啟──有讀有思。在這個階段,老師和學生一同延伸作業的主題,進行討論和歸納,深入思考議題,並進行主題閱讀深究和文本思考。鼓勵學生用查到的資料進行討論、分析和統整,從而共同探討閱讀行動的可能性。

三、開展──策展行動。藉由議題的主題性,師生共同討論並深入了解主題概念,並練習故事詮釋,學習將閱讀的成果用一場展覽表現出來,從主題選定、展品蒐集、分類、命名,到展品布置和互動設計,學生運用所學來實踐創造。

四、延續──下一個展覽的挑戰。透過觀摩、學習,其他班級學習上一個班級的展覽經驗,從中汲取經驗,並開啟下一個議題的閱讀行動,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議題選擇、內容收集和展示方式,實現展覽的延續,並提出各種閱讀行動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更藉由展覽的展出,讓觀展的師生也能瞭解展出的內容,引發他們對閱讀的好奇,主動借閱、查詢相關書籍,使校園形成一個持續的學習循環,使學生能夠持續探索和表達他們的想法。

【策展「寂寞的解方,是愛」】

期末的圖書館,一小區一小區的展示區,都有一組同學隨時準備說明與介紹;各展區中的展品,包括畫作、小書、拼圖等,都是學生們一學期來努力找資料、採訪、記錄、動手做而完成,展覽當天,還邀請了社區的爺爺奶奶們前來參觀,同學上台說明展覽目的,並在各區前介紹自己的展品,生澀但真誠,告訴全校來參觀的同學、告訴爺爺奶奶們、也告訴自己,「老人的家人都不在身邊,會寂寞;小孩的爸媽都忙著工作,一個人在家也會寂寞;而寂寞的解方,是愛。」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不僅學會共同努力,還會對同學的想法表示驚嘆和鼓勵,這種團隊向心力非常有價值。透過策展主題的任務行動,學生得到了不同的表現舞台,同時也為閱讀注入了新的風采。從文本中,他們看到了別人的世界,從行動策展中,他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這種創造性的過程使學生的視野更加豐富,並產生了新的文本作品。



成果與效益:

疫情後,當前的教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學習方法和資源的革新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傳統的圖書館轉變為資源中心並引入學生閱讀策展的概念,是一個嶄新的途徑,為學生帶來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一、多元的學習資源和方式:將圖書館轉變為資源中心,學校能夠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如電子書、線上資源和多媒體教材,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這種多元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興趣進行學習,增加了學習的趣味和吸引力。

二、主動參與與創造:引入學生閱讀策展的概念,使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參與中深入理解閱讀素材,選擇、整理和呈現資料。鼓勵學生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培養了思辨、訊息選擇和組織能力。

三、深化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透過閱讀不同議題的資料,學生能夠探究不同主題並將其連結到現實生活中的時事和議題。這種關聯性使學習更有深度、更具意義,同時也擴展了學習的範疇。藉由師生和同儕間的持續對話與討論,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得以深化。

四、自信與自主學習:將學習權利還給學生,激發了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他們願意更積極參與學習,並在展示閱讀材料時成為主持人,分享創意和觀點。這種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夠更有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境。

五、與外部資源的合作與多元學習:學生通過與外部資源的合作,增加多元的學習內容與表現機會,並與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互動,參與影片的製作,成為推廣閱讀策展設計師的代言人。這樣的合作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提升了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與自身的肯定。




影響力與擴散性:

將圖書館作為為資源中心並引入學生閱讀策展的課程,有助於推廣閱讀文化。展覽中的閱讀內容吸引了全校師生的注意,從而促進了閱讀資源的擴散。這種關注和重視在學校中形成鼓勵閱讀的氛圍,使閱讀不只是一個學習任務,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影響教師的教學角色和方式,教師成為更具引導和啟發性的角色,在這個新的學習模式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詮釋不同的資料,同時提供支持和反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夥伴,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閱讀材料,共同選擇和整理資料,並討論如何最好地呈現他們的創意和見解。這種合作關係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相關連結:

學習輸入還不夠?小學生教你透過輸出,連結大腦與世界!(上集)
學習輸入還不夠?小學生教你透過輸出,連結大腦與世界!(下集)
小學生打造無礙無齡社會 廣達設計學習引動教育現場新思維
廣達設計學習「無礙無齡」成果展 呈現小大師思考高齡社會的創意力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