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以 CDIO 課程模式教學,實踐 PLAY TOGETHER 願景】
課程透過 CDIO 教育模式將校園的規劃主權交還給學生,由學校、老師、學生與設計師共同構思(Conceive)、設計藍圖(Design),實現(Implement)不斷的對話與討論,打造大家一起玩,不分你我的校園遊戲場,運作(Operate)落實孩童遊戲權,用孩子的角度去設計。由師生共同透過確認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付諸實行確認可行性,最後進行修正與優化。
以師生為夥伴(Partner),彼此對話與聆聽(Listening),分析(Analysis)遊戲場設計圖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最後讓孩子(Young children)都能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師生群策群力用對話與溝通完成一座夢想中的共融式遊戲場,在策畫過程中可以看見學生們的自發性、互動與溝通,更看見了孩子共好的美好樣貌,附小夢想遊戲場的完成,不僅符合 108 課綱的理念,更讓兒童玩得安全又開心,達到和平共融互惠的目標。
【附小遊戲場設計融入課程,由學生擔任主要設計的角色】
學生為瞭解遊戲場的需求,要考量全校學生的喜好,並瞭解身心障礙學生及家長的想法,去訪問特教班老師、特教班陪伴與記錄、特教班家長與同學的需求調查、訪問鄰近共融式遊戲場的學校、實際體驗青年公園遊戲場,並且發放問卷調查普通班學生的遊戲需求。
一、學生勘查附小校園遊戲場的困境與現況
1、訪問本校總務主任,發現校園有閒置空地沒有被有效使用,很適合當作遊戲場的腹地。在開始行動前,學生向學校主任請教關於後花園空地的情況,提出共融遊戲場的興建計畫,校方這邊開始進行尋找空地和申請興建經費。
2、訪問老松國小的遊戲場。鄰近的老松國小共融式遊戲場設施剛建完不久,學生去訪問並探討使用現況與困境做為未來附小的參考,也訪問他們學校的主任,獲的許多良好的建議,從中不僅學習如何和大人對話,也發現可以尋求外部專業支援(例如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可以讓遊戲場做得更符合學生的需要。
3、實地去青年公園體驗共融式遊戲場,學生到校外遊戲場體驗,並分析遊戲遊具的適用性,以便作為未來校園遊具的選擇。
二、陪伴特教班同學及訪問特教班老師,了解身障者遊戲需求
學生入班陪伴身心障礙學生一起活動,從中瞭解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並且完成相關的調查,最終彙整結果,提供給校方及設計師做參考依據。學生陪伴特教班的同學和訪問特教班的楊老師,每個人進入特教班有不同的任務,除了陪伴還要觀察並發現身障者的需要,學生體會到:陪伴腦性麻痺的同學散步,發現她要行動就很困難,更何況要在校園自由玩耍、陪伴身障同學復健活動,還發現他們的肌耐力不佳,希望學校有適合的遊樂地方讓他們訓練等。
學生從中體會:「對我們而言輕而易舉的事情,對身心障礙的同學來說原來這麼辛苦。」而學生們還訪問了特教班的楊老師校園遊戲場的內容、共融式設計與特教班的需求、經驗及如何改進,發現遊戲場需要緩坡,讓輪椅的孩子玩起來更方便,還有遊戲場最重要的是安全,所以要多注意間距和材質,讓學生從中獲益很多。
三、學生調查全校同學的需求並繪製遊戲場草圖
1、擬訂問卷調查全校學生需求的結果
我們為了瞭解全校學生的需求發放問卷,回收了三到六年級學生共 537 份問卷,進一步探討目前遊戲場現況、附小未來設計,了解大家的需求好讓設計師更好設計。問卷結果如下:
a.62.6% 學生認為附小目前的遊戲場,不適合身心障礙的小朋友遊玩。
b.同學覺得目前遊戲場現況:遊戲設施種類太少、不夠刺激、遊戲人數太多太擁擠。
c.同學最想要的設施:盪鞦韆、彈簧床、攀爬網
2、學生設計師繪製遊戲場草圖
經過多次調查後,將所有需求融入並繪製共融式遊戲場設計草圖,提供設計師參考。「因為遊戲場是大家的,要讓使用者知道我們努力的過程以及如何維護這個遊戲場,正確安全的玩,」同學們安排入班宣導愛與尊重包容的重要性,要讓大眾知到身心障礙者長期被忽略,需求沒有被滿足,希望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玩的權利,不應該被剝奪。
3、我們一起「玩」成夢想遊戲場,讓孩子的聲音被大人聽見
向學校發聲,學生共同參與設計,以前的孩童基本都是有什麼玩什麼,所以學生們想向學校發聲,說出想要的遊具,和學校一起製作出能讓孩童開心玩樂的設施。實際面對面分享,與學校、特公盟、設計師溝通,讓大人知道小孩的想法,在過程中互相包容與尊重,找出最棒的設計方向。
【共創工作坊,設計孩子想要的遊戲場】
第一場共創工作坊:讓全校學生代表體驗並知道自己的遊戲需求。為了瞭解同學對遊戲場的喜好,特公盟在青年公園舉辦了第一場工作坊。一開始,讓同學們自由在場域裡玩,遊玩內容不限於設施。然後勾選自己剛剛玩過的區域,透過情緒反應卡引發討論,找出『和遊戲設施』、『經驗經驗』與『身體能力』三者之間的關聯,最後依據排序結果檢視設計提案。
第二場共創工作坊:大人設計師發表設計圖與場勘,討論及修改。融入第一場工作坊學生想要的遊戲場需求,設計師繪製設計圖後,帶學生實際去工地模擬設計圖的放樣,實際瞭解未來遊戲場的遊具規劃、動線、功能並詳細說明,孩子們驗收大人的繪圖是否符合他們的需要,雙方進一步再討論下一版設計圖。
為了要設計出大家都喜歡的遊戲場,所以要和設計師溝通,並和學校跟設計師報告行動流程、場勘體驗、全校問卷調查結果和未來展望,設計師那邊也報告了概念說明、方案 1、方案 2、方案 3 和方案 4,最後成功達成共識,完成這次的對話,且達成共識完成興建設計圖最終版本。
【營造校園共好共融的學習氛圍,從課程中落實 SDGs 目標】
學生發現全球正面臨相同的的兒少困境,孩童遊戲時間與空間不足,更嚴重的是身心障礙者的權利(CRPD)長期被忽略,兒童人權也沒有被重視,發現校園遊戲空間不足且沒有適合身障者的遊戲場,身障者無法在學校體會玩的樂趣。
孩子們也發現大人常常沒有按照兒童的想法去設計,過去校園遊戲場規劃,沒有按照兒童的想法,因為擔心兒童受傷,限制兒童的身心發展,缺乏無障礙設施和忽略身心障礙者需求。希望附小設計遊戲場時能考量使用者的需要,提升兒童的最大快樂!更讓附小學生不分彼此大家一起玩,共創美好回憶,課程更強調 SDGs 永續發展目標第三項健康與福祉、第十項減少不平等,從校園中落實永續概念。
一、爭取遊戲空間與時間
落實每個孩子都可以玩的權利。許多身心障礙者無法像一般兒童一樣玩遊樂設施。所以希望配合資優班設計出融合冒險與大自然,而且特教班和一般兒童也都能玩的共融遊樂場,讓無法玩遊樂設施的孩童取得遊戲權。
二、附小遊戲場於 2022 年 11 月完成興建並開放,擴大網路推廣與宣導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行動,我們在班聯會時報告給各班班聯會代表,還有事先錄製成果影片,讓因為疫情嚴重而無法入班宣導的班級,也可以看到我們的成果。透過實體與網路向全校推廣分享;全校師生在朝會及班聯會時分享,利用臉書、影片與網路,記錄我們的行動歷程,並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分享我們與全校學生的成果,也希望社區人士可以知道我們的努力,讓大家擁有夢想遊戲場。
成果與效益:
一、學生對生活有感,從心激盪出自發性並與社會現實產生連結
1、激發學生自發性寫計畫爭取遊戲場經費,結合校園與社會資源,為了讓提案更成功,學生自發性寫計畫向金車文教基金會爭取經費成功邀請「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一起舉辦共創工作坊,「玩」成附小夢想遊戲場設計圖。
2、突破課本框架,學習主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孩子成為學習決策者,從行動中不斷升級的能力。「不一樣的選擇,也能有一樣的快樂!」為了解決全球兒少及身心障礙孩童的遊戲困境,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主動開始調查同學們的遊戲需求,並把想法提供給設計師,學生有機會去實踐夢想,當孩子的聲音被聽見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發生了!
二、學生成為主動溝通者,透過溝通與對話,擴大孩子的影響力
1、學生從陪伴特教生落實 CRPD 願景,學習同理與尊重,共融不再是夢想。學生從陪伴中知道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知道什麼遊具適合他們玩,如何設計適合身心障礙同學的遊戲設計圖。學生表示,經過這次服務特教班小朋友的體驗,原來特教班的小朋友那麼辛苦,需要面對很多困難。學生表示:「我講話他沒在聽、他累了在發脾氣,而老師卻可以將他們的情緒穩定。肢體障礙的小朋友,她的訓練內容,是用橡皮擦擦完所有鉛筆筆跡。當時我才瞭解到,原來對我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多麼辛苦。」
2、共創工作坊建立小孩與大人間的對話,讓孩子相信小學生也能改變世界。
經過方案的多次修改與彙整,最後雙方成功達成共識,孩子的聲音被大人聽見。設計師對學生說:「要考量非常多的遊戲法規、且經費十分不足,我們發現小孩喜歡的並不是所有好玩的設施都能做,要多方考量。」而孩子們從溝通對話歷程中,換位思考學習包容與接納,拉近夢想與現實距離,目的是希望打造一座孩子們的遊戲天堂。
3、透過實體與網路向全校推廣分享。
全校師生在朝會及班聯會時分享,因為遊戲場是大家的,要讓使用者知道我們努力的過程以及如何維護這個遊戲場,正確安全的玩。入班宣導愛與尊重包容的重要性,要讓大眾知到身心障礙者長期被忽略,需求沒有被滿足,希望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玩的權利。
三、學生對學習保有熱忱,成為共好共融的領航者
1、成功打造台北第一座學生設計師與大人設計師共創的校園共融式遊戲場。
最終我們學校終於興建了一座共融式遊戲場並且於 2022 年 11 月開放,至今已經開放並且讓身心障礙學生有一個一起玩的夢想遊戲場,並且由普通班同學邀請特教班學生一起玩,實現校園共融的夢想,讓校園有屬於身心障礙者的遊戲空間。
2、學生多次榮獲全國小學生公益行動最高榮譽獎項。
學生將附小遊戲場的共創工作坊的點滴記錄下來,作為其他學校的未來共融式遊戲場的設計參考。為更多身心障礙學生打造無障礙的環境,讓每個孩子,不分你我,都可以在校園中快樂的學習、快樂地玩。此舉更獲得許多全國公益行動獎項,如第 16 屆小學生公益行動 HERO Talks 全國首獎、第十一屆愛讓世界轉動兒少公益行動全國優選及全國微笑台灣創意教案獎項。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建立共好模式,積極推動校園共融氛圍及學生參與權
二、落實學生參與權的成功案例,成為台北市校園共融式遊戲場典範,多次分享成功經驗給他校為參考。
三、創新課程引導學生進行校園議題跨領域探究,屢獲獎項
1.瑪莉亞基金會第16屆小學生公益行動HERO Talks全國第一名
2.金車文教基金會第11屆愛讓世界轉動兒少公益行動全國優選
3.臺北市第23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特優
4.2022年微笑台灣創意教案全國佳作
四、全國各領域教師共備社群,分享課程與專業對話
1.2023年全國大專院校品格教育課程分享
2.2023年中華資優教育學會50週年學術研討會課程分享
3.2021年擔任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Hero講師
4.2020年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 x DFC臺灣教師培力營
五、相關報導
1.北市大附小設共融遊樂場 學童參與設計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5280122.aspx
2.國語日報 : 金車兒少公益行動 北市大附小遊戲場獲獎
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ub=1&sn=7080
3.不要小看小學生!帶著故事與創意走上世界舞台的台灣孩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93/article/9156
4.北市大附小共融式遊戲場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esut.tp.edu.tw/inclusiveplayground/%E9%A6%96%E9%A0%81
相關連結:
北市大附小設共融遊樂場 學童參與設計 金車兒少公益行動 北市大附小遊戲場獲獎 小學生超狂!北市大附小高年級學生 造一座遊戲場給身障同學 北市小學生打造無障礙共融遊戲場! 獲瑪利亞基金會肯定 不要小看小學生!帶著故事與創意走上世界舞台的台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