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劉殷佐(國立新營高工教師)、柯淑偉(國立玉井工商教師)、蕭羽秀(國立新營高工教師)

文學與餐飲的交「饗」協奏曲


一門課程就猶如一首交響樂曲,從譜曲、填詞到樂器配合都需要經過不斷嘗試與滾動修正,最終才能站上台做完美演出。本校於 107 學年度以「在地文化跨領域課程」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之後繼續讓課程開枝散葉。共備團隊為餐飲科、國文科教師,設計三個主題軸心課程分別為:內省主題課程、思辨主題課程、實踐主題課程。從107學年度開始以每一個學年度設計一個主題系列的課程,讓學生能由內而外展現自我生命價值並實際落實在生活中,展現自信的專業能力。

發起人劉殷佐教師在擔任國立玉井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語文教學時,即發現學生對文本閱讀興趣缺缺,後來在任教餐飲科學生過程中,發現學生只著重技術的實作而讓所產出的成品少了人文氣質和藝術的靈魂。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改變,劉殷佐老師和餐飲科的柯淑偉老師進行一連串的共備之路,並試著從學生內在出發,經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同儕思辨對話構築成自己的觀念意識,最後透過實作研發出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成品,形成有感的教育成果。後來借調至國立新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後,劉殷佐老師將之前的研發模組繼續深耕,並與國文科蕭羽秀教師進行共備。兩校共同點皆有餐飲科,所以除了兩校教師共備課程外,所設計規劃的課程皆會在兩校同時實施並適時滾動內容,讓學生有最大收穫。


專案具體內容:

面對多數來自工農家庭,學習力低落、文化刺激不足、缺乏自信的學生,傳統講述法實難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本方案揚棄過去的講述教學方式,以一堂有生命的國文課出發,運用多元教學方式—PBL 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式教學法進行差異化的有效教學,並從 107 學年度起開始協同餐飲科進行主題式的課程架構與共備並研發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再輔以媒體素養、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國際教育等議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跨領域的特色課程,也是藉此可以翻轉弱勢學生學習的藍海策略。

為了讓學生看見自我生命的更多可能發展與希望,熱血教師團隊改變了教學方式,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主要使用 PBL 問題導向學習法,透過問題或情境誘發學生思考,建立學習目標,進行導向式學習,引發其看見自我價值、學習成效,成為樂觀開朗、積極成長的終身學習者。以下為本團隊教學具體內容:

【培養多元性互動與溝通—異質性分組討論】

本校學生較乏學習的先備能力,合作學習成了激勵同儕進取的有效方式。在異質性分組中,運用 PBL 問題導向學習法,學生透過討論發表,從感知問題、發現問題、提出看法,進而具備分析判斷、解決修正問題的能力。在「圖像紀錄活動」的規劃與執行上,學生自主學習,藉由同儕分享,獲得不同於自我的思考角度,學會分析判斷,並在交流中激發更多熱情與創思,學會讚賞他人、肯定自我、反思成長,了解團隊榮譽及合作的真諦。學生在回饋中提及,由於分組活動的進行,自己增長了溝通、包容、尊重、自省、修正的能力。

【科技素養的培育—資訊媒材融入】

在社區學校部分,科技資訊是這裡較為弱勢的項目。有鑒於此,本團隊在教學中融入資訊媒材,聘請相關專業人士教授相關科技資訊實務以提高學生運用科技輔助學習、展現成果的能力。加上近年來數位素養教學的融入與推行,讓學生能運用資訊平台來設計創新優質的報告。此外,媒體素養的教育也讓學生能從現今大量的網路資訊中去判斷真偽的能力,而不被媒體所綁架並做一位有思辨能力的閱聽者。

【提升統整、演繹的能力—生活實踐展現】

文化刺激的不足,往往局限了學生的視野,在思考上較乏完整面向。教學上透過心智圖、視覺圖像記錄等輔助方式,足以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概況、發現問題、釐清概念,逐漸譜出問題核心的整體面貌,也能推演出更多發展面向。透過生命印記課程的洗禮,讓學生能從內心憶起曾經親人所煮過難忘的一道菜餚並重新復刻;透過正確判讀相關媒體資訊,讓學生在選擇適當食材更能有所依據;透過餐飲三角哲學洗禮讓學生最初擁有職人精神的初心而勇敢展現自己的專業落實在生活之中。

【培養美感、人文的鑑賞力—感受、認同在地之美】

人文藝術之美能構築生命的溫暖,因此,透過藝術美感的融入,引導學生以視覺圖像紀錄學習成長;以心智圖繪出正向人生;以人文地圖繪出在地關懷;以案例教學法繪出學習楷模,並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感受生命的溫度與堅韌。例如:學生在欣賞江振誠初心的故事影片後,透過繪圖、發表分享,看見餐飲之路過程的種種困難,學會合作找尋解決方法,也思考自己要如何成為餐飲界的楷模典範。因此,當美感、人文融入案例教學,將看見學生受到激勵與啟發。

【增進語文閱讀表達能力—化繁為簡的文字魔力】

透過閱讀策略、示例教學、圖像紀錄、懶人包等教學策略來打破以往文本教授的形式,讓學生能將大量的文字做簡化或用圖示方式來做說明,並能學習如何提取重要資訊來做重點的表達,以提高學習成效。

【體現人情感知、感恩回饋—體現自我生命的成長】

學習的真諦在於充實自我、回饋人群。一旦有了感恩心,便能具備向上提升與付出的正向能量。在 PBL 問題導向學習法的同儕、小組互評中,學生能明白學習、生活的歷程實受到他人的協助,而自己也存在協助他人的極高價值。存在感恩心、肯定自我,能成就良好的人際溝通與互動。此外,搭配故事山與餐飲實作的過程,讓學生能從人生就像故事一樣有高低起伏的狀態來和實作成品的過程作結合,用自己的生命來說故事體現生命的成長。

【評量多元化—學習歷程檔案建置】

擺脫傳統唯有紙筆學習、評量的方式,透過學習單、上台報告、桌遊體驗、文字表達、成品擺盤及解說等多元方式進行評量,可深度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有效將所學與生活結合,進而透過內省、思辨到實踐是一套循序漸進的歷程,讓學生能活化所學並與生活經驗連結,將多元學習成果建構成專屬於自己的歷程檔案。



成果與效益:

一、提升學生跨域思考能力
學生能從文本出發並結合各項議題以主題式方式呈現學習歷程與成果,讓學生能從生活中學習跨域思考以習得相關知識。

二、豐富學生生命自我成長
學生透過有生命的跨域課程洗禮,讓學生能學會內省功夫並轉化至內心後進行思辨與對話,進而透過生命的實踐在生活中看見自己的成長。

三、落實學生社區服務
學生經由有感跨域課程的認識與實作,再經由社區活動邀約,展現學生學習的成果讓社區能看見學校的亮點與學生有感的參與社區活動,體現有感教育。

四、提高學生閱讀與表達力
透過教師運用閱讀策略拆解讓不愛看長篇文字的學生能開始藉由圖像紀錄方式來簡化閱讀時間,並透過學生相互討論與整合讓學生能看見自己不足之處。此外,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文句、段落與篇章的組織與寫作讓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所知所感,以提高表達能力。

五、提供專題式教學讓學生研發與產出
透過有內省、思辨與實踐的課程模組與專題式教學,提供適當的鷹架協助學生能有更多的創新研發的思維,無論從個人生涯發展方向、媒體識讀與餐飲結合以及個人故事山與成品實作皆能讓學生從專題引導教學中展現出學生的成果。

六、建置一套專屬學生個人的學習歷程
配合108課綱的實施,透過本團隊設計的四個主題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在多元選修或彈性課程中能依據興趣來修習課程,並透過課程的鷹架與建構,讓學生能有規律地完成學習檔案歷程,以豐富三年課程的收穫。

七、跨校教師共備的多元視角
首次進行社區與偏鄉型態教師共備先河,透過線上或實體的不斷討論課程模組與教學架構,進行滾動式修改相關教學策略,讓跨領域的專業共備有了共同的交集,並首次透過跨校線上教學打破空間的限制讓整個教室有了不一樣的風景與視野。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獲獎與外界肯定
1.107 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2.107 年度國教署孝道教案比賽特優
3.108 年度榮獲技術高中國文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第一名
4.109 年度榮獲國教署節能減碳教案設計比賽優勝
5.110 年度全國多元文化教育教案設計比賽特優
6.110 年親子天下 2021 創新教育 100 殊榮
7.111 年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教案比賽佳作
8.112 年參與第五屆全國首學臺南課程博覽會展現課程成果
9.112 年受邀臺南市玉井區淺山市集活動

二、無私分享與成長
從 107 年度之後曾受其他學校邀約分享本團隊所設計的方案與客製化課程的分享約五十場次,參與教師普遍反應良好,也曾指導五所高中職教學卓越獎相關準備方向與方案說明,其中有一間學校於 109 年度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的殊榮。

三、社群對話與合作
校內相關科別教師亦紛紛成立相關專業社群,除定期共備課程之外,亦會請本團隊擔任指導老師方式進行相關跨領域課程的說明與探討如何進行跨域間的共備課程,以設計適合本校學生學習並獲得相關知識。



相關連結:

中小學媒體素養教案競賽成績揭曉 鼓勵教師結合領域課程
img
Copyright© 2023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